包融媒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 · 访谈 翁劼专访

包融媒

2025-05-19 10:09



在《黑神话:悟空》的章节动画中,定格动画短片《聋》以其蕴含寓意的故事情节和饱含艺术性的动画语言给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本次展览中,动画人物与场景的展示从视听觉的角度展现了一部分创作背后的故事。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定格动画《聋》的创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教师翁劼,从访谈对话的角度揭秘定格动画的创作心路,得以窥见“黑神如何铸炼”之一二。


展览信息

展览 / 

“黑神铸炼”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


时间 /

2025.04.09-2025.07.25


地点 /

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黑神话:悟空”中的定格动画


展厅图



创作者

翁劼


润物定格动画工作室创始人,导演、艺术总监。
出生于艺术世家,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而后交换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雕塑专业,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员。
多年深耕于定格动画领域,执导作品斩获海内外影展动画节展等百余奖项。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
曾担任东京动画大奖终评评委、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评委、YOUNG BIRD国际设计大奖终评评委等。



Q1· 从故事情节设定和艺术创作角度,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您为“黑神话:悟空”创作的动画作品《聋》。


翁劼:故事围绕一位赴京赶考的书生与一只受伤狐狸的际遇展开。书生将狐狸带回家中疗伤,本想待其痊愈后放归山林,然而当夜,他梦见狐狸化作一位美貌少女,二人相爱结婚,婚后,育有子女,家业渐兴,子孙亦科举及第,荣极一时。然而梦境的结局却急转直下——狐狸露出真面目,魔性大发,血洗家门。书生醒来后惊觉狐狸为妖,遂秉持“人妖殊途”的执念将其斩杀,并把狐皮制成围巾随身佩戴。 在这个故事中,我觉得书生的悲剧性尤为突出。其内心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其在幸福真正降临时无力接纳。


本作品从人物形象塑造到服装设计,从场景搭建到粒子、水、烟雾等物理效果,皆由纯手工制作而成,并采用定格动画这一传统而古朴的拍摄手法进行呈现。尽管现代数字特效技术已能模拟诸多复杂效果,但制作团队在反复尝试后发现,数字技术的介入可能削弱定格动画的质朴感。自2016年起,团队尽量使用定格动画这一艺术语言来表达,这也成为我们工作室的独特风格。


→ 滑动查看更多


→ 滑动查看更多


Q2· 为游戏创作的章节动画和一般的动画短片在制作上有什么区别,和游科团队的合作对您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翁劼:一般动画短片倾向于完整讲述一个故事、表达观点或呈现特定状态,而游戏中的章节动画多围绕游戏世界观展开,常用于演绎主角、反派登场或展现灾难发生、交代故事背景等。在黑神话“六样情”中,前三部作品皆具备完整独立性,《聋》这部片子亦是如此,它凭借起承转合、首尾呼应的完整闭环叙事,成为其中一部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动画短片,与后三部辅助主线叙事的动画有一定区别。


Q3· 您最初在国美雕塑系学习,为何此后转向定格动画创作?您如何将传统学科的专业特长向新兴学科转化?当下,您对创作转向的经历有何体会和感受?


翁劼:从理论上而言,雕塑艺术向定格动画的转化具有内在的合理性——通过为雕塑注入动态演绎的元素,其形态便可依据关键帧序列完成动态重塑,从而达成定格动画的叙事形态。传统学科的造型、美学、节奏感,皆为美院系统教授的。但要实现雕塑动态化,便涉及许多美院系统知识领域外的东西,包括软件操作技术、镜头语言以及编剧叙事,这些均需通过自主研习得以掌握。自2016年起,我在一件一件作品的拍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在历经多年持续实践后,逐步沉淀出一套较为完整且成熟的定格动画拍摄体系,涵盖人偶制作、模型涂装、场景构建以及后期合成等核心环节。


→ 滑动查看制作人偶、模型涂装、场景制作、后期合成等创作环节


但我有一段心路历程,传统学科向新兴学科的转变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例如,我刚进美院附中的时候,所有同学都有同一个梦想,就是成为像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大师,画蜚声艺坛的画,供万人瞻仰,每个人都想苦练绘画技巧。我们雕塑系的同学也有同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像米开朗奇罗这样的艺术大师,他的雕塑只要放在公共空间里,这个地方就会吸引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的观众。


雕塑系毕业之后,我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并前往美国作为交换生进行学习。在美期间,我和同学到IMAX电影院观看了《阿凡达》,电影里扑面而来的爆炸效果、悬浮在空中跳跃的石头,打开了我的新思路。在研究生阶段,我再回过头来看我的雕塑,它们静静地坐在那里,即使我尽力将它们做得栩栩如生,但雕塑始终是静态的。我本科的毕业创作是用陶瓷做了很多小东西,想象它们能言语、能表演,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愿景,雕塑必须被赋予动态。于是我尝试在内部穿了铁丝,但铁丝存在回弹性,难以实现流畅动作。后来,我不断探索,先后改用铝丝、铅丝、铜丝,最终使其能够流畅地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我意识到还需要构建一个故事,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对分镜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这个能力并非刻意培养,而是源于小时候观看动画片如《狮子王》等,关键的分镜画面我都能清晰记住,于是我萌生了拍摄动画片、从事电影制作的想法,期望把我的兴趣爱好和刻苦训练的基本功结合起来。当时研究生阶段的毕业创作,我拍的是《风中之塔》,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本科毕业设计时,我于景德镇倾尽心力创作了代表12星座的12个小人,奈何成绩未达预期,内心颇为苦闷。当时许江院长特意与我谈心,他跟我说“作为艺术家,需坦然接受有人喜欢你的作品,有人不喜欢,切莫过分介意分数”,为我拨开迷雾,我将此番教诲铭记于心。我的本科毕业展览就是在这里布置的,过去了十几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带着《聋》又重新到此展出,无数观众前来观看,这仿佛就是我的第二次毕业创作,也是对我有所遗憾的本科毕设的交代。


翁劼研究生毕业设计展出现场


Q4· 您觉得自己的“东方韵”定格动画和国外的本土动画有什么异同?


翁劼:国外是如何拍摄电子动画的呢?比如最早拍摄《金刚》时没有电脑,全是用实物拍摄的;90年代末的《圣诞夜惊魂》较完整地将定格动画搬上荧幕;后续还有《鬼妈妈》这类讲述梦境故事的作品。


西方的梦境往往会给现实生活中带来一些寓意。它是对整个空间的再造,它创造了虚拟的空间,并告诉人们一个寓言。包括但丁的《神曲》,但丁穿越地狱、炼狱及天堂,他创造一层层虚拟空间并给予现在生活启示,教人如何去爱知识,如何去爱自己爱的人。东方人对梦境的理解也非常有特点,中国传统的梦境从庄周梦蝶那个时代开始,存在各种各样的诉说,我最喜欢的是唐传奇中的《枕中记》。


其实中国传统的“东方韵”,或者说中国传统讲梦境,是把一生的时间压缩在了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内,梦境给了人再一次选择的机会,这样人醒过来就会觉得当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值得珍惜,是一个积极的启示。道家的梦境讲出世,西方的故事讲入世,但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梦境是一个人潜意识的空间,玩游戏好似畅游梦境,我们在黑神话中扮演天命之人,踏入虚构的悟空世界,历经其独特人生轨迹。



说起梦境,我对美院、对美术馆也有这样的情节。自从离开美院,我曾多次梦回,梦见从玻璃长廊去体育馆打排球,梦见在食堂吃饭,真实得仿佛自己只是睡了一个午觉就到了现在。为什么我对美院有这么深的情结?因为这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回到《聋》的故事,书生肩负进京赶考的使命踏上征程。在古代,杭州至北京逾千里之遥,步行需经年累月,所以书生背负的筐内或许并非竹简,而是咸菜与充足的路费。赶考途中,野兽出没,土匪劫掠,险象环生。书生本就家境贫寒,赶考之路可谓举步维艰。他翻过第一座山的时候便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恰巧遇到了受伤的狐狸,他想着读书人应该多行善事,于是将狐狸带回家治疗。入夜,书生潜意识里的诸多清规戒律,诸如人妖殊途等观念在梦境里浮现,于是他将狐狸残忍杀害。后来他继续赶路,可早没了考功名的心思,最后躲进寺庙当和尚。书生深陷自责,内心饱受煎熬。


 《聋》美术设定


Q5· 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工作的经历对您的艺术之路和创业之路有什么帮助?您之前带领团队的作品已经获得国际奖项,请问您的“润物定格工作室”有何行业愿景?


翁劼:研究生毕业之际,我的首部作品《风中之塔》便荣获了林风眠奖学金、罗中立奖学金与曾竹韶奖学金,且该作品还被曾竹韶先生收藏。三项奖学金及收藏费用相加,金额颇为可观,这对我的创作之路无疑是巨大的激励。除此之外,我还摘得了电影类的金海豚奖。作为雕塑系出身的创作者,能够获得电影领域的奖项,使我深感新奇。


至今,我们工作室已累计斩获160余项奖,获奖当然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但对于我个人的梦想而言,我始终期待着有一天观众能cosplay我们动画作品中的人物,甚至带妆出行。这其实是我投身动画创作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景,如今几近成真。目前,我正在创作一部名为《少年游》的漫画长篇,预计年底与广大观众见面。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留个言再走呗...

128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