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媒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每天两小时 学生强筋骨——东河区全域推进校园体育改革,激活校园运动基因

2025-06-17 16:04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东河区各中小学的操场上生机盎然,学生们一踏入校园后便投身30分钟的运动项目;叮铃铃——下课了!牛桥街小学一年级三班的闫致源同学和其他小同学,在本年级课间值班体育老师马艳茹的带领下,来到前操场西侧一年级趣味游戏区,开始了孩子们喜欢的敏捷梯、跳房子等儿童游戏,其他年级孩子也分别来到自己的活动区域,掀起15分钟课间活动的热浪!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指出,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自今年春季学期起,东河区积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一场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体育变革在校园内蓬勃展开。


a758ac18b9cbcfd2017f8f654df26f5

 

精细规划:休息时间“满”起来

“我家孩子变得越来越活泼了,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近日,工业路二小五年级2班韩瑾媗同学的妈妈高兴地说。

今年春季学期起,东河区要求各地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活动时间10—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将阳光体育大课间确定为校长公开课进行专门研究推进,高水准予以保障。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变着法子“挤”时间。公园路小学、金龙王庙小学等学校整合体育课、早锻炼、大小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并“晒”出各中小学课程表;包二中、包四十中等学校周四下午第三节、第四节集中安排两节体育选项的校本体育课,打破班级界限,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自由“走班上课”。

“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余‘离开板凳、走出教室、跑向操场’,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工业路第一小学分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李彬说。

为把体育活动“玩出花”,学校“各显神通”,把武术、滑轮、飞盘、攀岩等项目纳入大课间活动。康复路、南海小学等校还结合地域特点,开设滑冰、蒙古舞、街舞等特色课程。

东河区教育局体卫艺股联合各校还广泛组织班级联赛、周末联赛等校内、校际体育竞赛,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


bda1ed4a79c6c3da7404431a4182718

 

创意拓展:体育空间“活”起来

时间腾出来后,如何利用有限空间让学生玩得尽兴?

各校充分开发“金边银角”等校内空间,建设“微操场”“微球场”,在教学区就近设置轻便体育器械,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校内体育设施。体育空间“活”起来了,校园在运动中生机盎然。

惠民路小学采取“上天入地”“立体扩容”等举措,利用校园“金角银边”和教学楼间空地对空间进行改造,安装“AI运动吧”,设置多处地面游戏区、4个微篮球场、1个微单双杠运动区等;牛桥街小学学校实施“微空间活化”工程,成功开发出“金边银角”运动点位;西脑包二小开展“全员绳操大课间活动”,推出“共享体育器材”计划,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


c7e48f2288a30a12563a7d7bae4aed6

  

专业护航:体育师资“强”起来 

如何破解师资短缺难题?东河区鼓励各校通过体育教师专场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购买社会化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举措,多渠道补充师资力量。

东河教育局与体育学校、体育俱乐部等开展多方合作,同时加大人才招引,聘任符合条件的教师、教练员担任体育课授课工作。

 铁西小学充分结合学校特色,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包二十四中、东河区第一中学等学校实施“双师共管”,即体育教师负责设计活动方案、示范技术动作,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协助组织纪律、记录参与情况,完善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东河区将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扎实推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深入广泛实施,继续探索更多元的活动形式,让体育成为学生释放天性、收获快乐和健康成长的能量源泉。”东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君说。

留个言再走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