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迷宫里,我们永远在寻找那个被错过的瞬间。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我的中国节》系列微电影“清明”的策划会,早在元宵节后的第二天就已悄然进行。如何讲好一个清明故事,不落俗套又满含新意,这一难题横亘在我们面前。小伙伴们天马行空的脑洞,丝毫提不起编委们的兴趣。大家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只好暂且搁置,从长计议。
直到春分那天,故事的雏形才终于浮现——让一个死去的人过一个特殊的清明假期。可新的挑战接踵而来,谁能诠释好这个角色?在不破坏对清明节敬畏的同时,有另一种角度的解读,还能引起真实的共鸣。思来想去,我把目光投向了摄影师张鹏。如果张鹏来演“自己”,故事的呈现能容易些,也更放得开。
我向张鹏提出这个想法时,他面露难色:“导演组是不是太狠了。”说服张鹏,就是导演组说服自己的过程。我们剖析剧本表达的初衷:人们常以“太忙”“没时间”敷衍家人,这是职场通病,媒体工作者尤甚。然而,“病友”们在探讨“病情”时无不感叹,这其中又有多少是不得已而为之。生活中常常失约、失信、失职……是很多职场人心底的痛。治愈痛点就需要一次勇敢的面对、一场真诚的和解,通过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不再让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和歉意,随着时光消逝。张鹏总算答应下来,却又担忧自己演不好,好在岳丽、姚娜主动请缨扮演天使,伙伴们彼此打气,决定拼一把!

在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设定背后,我们希望能传递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亲情的执着守护。思虑再三,我们把结局改成一场梦。虽说可能又有些落入俗套,但我们这群对细节执着的人,也由此找到了发力点,为整个故事开辟出全新的路径。一个个新奇的点子在欢声笑语中诞生,逐渐勾勒出荒诞又温情的故事轮廓。
主要演员都是幕后工作者,为后续的拍摄带来了不少乐趣。第一次读剧本时,大家格外认真,群策群力,努力让这个故事鲜活起来。3月27日,正式拍摄的前一天,距离清明节还有一周。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导演刘茜茜对所有道具进行更细致的设计和准备,但是为了拍摄更到位,摄影师白杨对片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演李楠连夜联系更换场地。第二天一早,我们终于找到了大家都很满意的“天堂发展集团”。只是毛坯房的片场,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舞台:演员对词,导演组布场,摄影师布光,大家都在为一场触动人心的“首演”紧张准备着,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这一场关于“天堂”的奇妙之旅。

拍摄过程中笑声连连,也惊喜不断。虽然伙伴们没有专业演员的表演经验,但他们用真实、质朴,赋予了角色的生动、鲜活。拍摄当天突然大幅降温,片场里没有暖气,寒意阵阵,岳丽和姚娜服装单薄,但坚持连续拍摄了三个多小时。每一个景别,伙伴们都不厌其烦地反复演绎,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那天之后,我们几个陆续出现感冒症状。剪辑期间,打喷嚏、擤鼻涕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人总是笑中带泪。一旦感觉剧情需要,大家瞬间开启“灵感大爆发”模式,风风火火地就开始补拍。这些临时起意的创作和拍摄,状况百出又妙趣横生,为这段疲惫又充实的日子添了几分别样的欢乐。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我们尝试在片中设置了一些颇有寓意的细节。例如,贯穿全片多次出现时钟和秒针走动的声音,滴答滴答的声响,宛如时间的足音,在观众耳边不断回响,强化着时间的概念。当天使开始倒计时一小时的时候,时针倒退了五分钟,寓意着“天堂五分钟,人间一小时”。而我们这部微电影恰好也是五分钟,讲的正是清明节一小时的故事,这种巧妙的呼应,让时间的流转在影片中变得意味深长。
当然,时间的概念不仅仅是流逝,“天堂发展集团”的行政天使,早八点准时上班。这一细节看似平常,却反映出即使在天堂,也存在秩序、规则,依然无法逃脱打工者的命运。任何假期“窗口单位”也需要值班。
公园重逢那场戏,孩子要给假先生画手表,说:“这样你就不会再迟到了。”然而,孩子只画了表盘,没有画时针秒针。或许,没有时间的概念,才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吧。最终,说好的一小时假期,假先生却梦醒于十二点零五分。可见,即使是两位极其理性的天使,也被假先生对家人的这份爱所打动,加了五分钟的班。这五分钟延时,满是人性的温暖。
像这样的细节,片中还有很多。假先生回头看到“天堂发展集团”时,他的身后有一个梯子。这个梯子不只是简单的场景道具,更承载着我们这部电影的主题——在生与死的界限之间,寻找爱的阶梯,珍惜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情感。白天使总是带着温柔的笑容说出扎心的话,并且故意不说“颜值在线”。黑天使的直言不讳则像长辈对晚辈的告诫和帮扶。故事表面的荒诞,让隐藏在深处的温情与无奈暴露无遗。这段经历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微电影,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与爱的思考。
最终成片五分钟,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我们担心会不会观众没有耐心看完。也许,只有当我们成为那个“重返人间”的假先生,才会感觉五分钟的短暂吧。它不过是泡一碗方便面的工夫,或是公交车驶过一站地的时长。然而,再短的时间,在承载了足够的情感与温度后,也能拥有无尽的力量,足够一个灵魂回家看看,足够一颗心从寒冬走到春天。有了这样的感悟,怎能不释然呢?生活总是比剧本慷慨,它随手馈赠的细节,比我们绞尽脑汁设计的精巧百倍。
关于片名,其实还有一个版本是《清明时节莫等等》,但总觉得差点意思,最终《请你珍惜 让爱长明》是在有天午饭后走进单位大厅的那一刻才想到的。虽然这部微电影还不够完美,不够精致,但因为是我们“包融影视实验室”共同的心血结晶,是我们对生活、对爱、对时间的一次深刻思考和表达,而充满了真诚。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给“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一个不一样的解读。
感谢张妍临时救场,周六带着女儿友情参演。
感谢关注这部微电影的每一位观众,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微电影中找到共鸣,珍惜身边挚爱,珍视平凡而熠熠生辉的时光。
作者:张洁
留个言再走呗...